本网北京消息周秋连报道:2024年9月18日,原人民代表报湖南中心副主任、资深传媒人士,红色文化宣传志愿者、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央广网人物频道副主任,原时代中国网总编周秋连,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情,为了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从北京乘机到甘肃定西,然后踏上了追寻红色足迹的征途,我们先后参观通渭县榜罗镇会议纪念馆。静宁界石铺、甘肃会宁、宁夏六盘山等。
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有一条蜿蜒曲折的道路,它穿越了雪山草地,见证了无数革命先烈的英勇与牺牲,而今,为了追寻先辈的足迹,传承红色基因,我决定舍弃一切外在干扰,忍饥也要踏上“重走长征路”之行,今天终于来到了陕西省志丹县——这位“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刘志丹烈士的故乡。
刘志丹烈士陵园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城北的炮楼山和瓦窑山之间的山坡上,志丹县红都街162号。踏入志丹县,一股浓厚的革命气息扑面而来。街道两旁,革命标语和英雄画像交相辉映,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上的光荣与梦想。在这里,我们将通过镜头记录下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让刘志丹烈士的光辉形象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
刘志丹烈士陵园,静静地坐落在县城的一隅,庄严而肃穆。陵园大门上,“刘志丹烈士陵园”几个大字苍劲有力,仿佛在向世人宣告着这位英雄的不朽功勋。走进陵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座巍峨的刘志丹烈士塑像。塑像中的刘志丹目光坚定,眺望远方,仿佛仍在为革命事业奔波操劳。
我整理衣服,列队毕正,向烈士塑像敬献了花篮,并默哀三分钟,表达对刘志丹烈士的无限敬仰和深切怀念。刘志丹烈士陵园始建于1943年4月15日,东临居民区,南临街道,西临保安镇政府、北依山,陵园坐北面南,面积3.3万平方米。整体建筑古朴典雅,肃穆庄严,既有民族风格,又有时代特色。园内宽大的纪念亭中央矗立的石碑上刻着毛泽东原话:“到陕北只和刘志丹同志见过一面,就知道他是一个很好的共产党员。他的英勇牺牲出于意外,但他的忠心耿耿为党为国的精神,永远留在党和人民中间,不会磨灭的”。
参观完烈士塑像后,来到了刘志丹革命事迹陈列馆。这是一座集历史、文化、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展馆,通过大量的历史照片、文物和文献资料,生动再现了刘志丹烈士光辉的一生和革命斗争的艰苦历程。
走进陈列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这些照片记录了刘志丹从青年时代投身革命到最终壮烈牺牲的每一个重要时刻。我们仿佛穿越时空,亲眼见证了刘志丹领导陕北红军进行游击战争、创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英勇事迹。
那些硝烟弥漫的战场、那些热血沸腾的群众集会、那些生死与共的战友情谊……一切都那么真实而震撼。在陈列馆的深处,我们还看到了一些珍贵的文物和文献资料。这些文物包括刘志丹使用过的枪支、弹药、衣物等;文献资料则详细记录了刘志丹的生平事迹、思想体系和革命理论。
通过这些文物和文献资料的展示,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刘志丹烈士的崇高品德和革命精神。
他那种坚定的理想信念、无私的奉献精神、英勇的斗争精神和卓越的领导才能都让我们深感敬佩和感动。
在刘志丹烈士陵园和革命事迹陈列馆的参观过程中,我被烈士的事迹一次次感染、感动。
被刘志丹那种为了革命事业不惜牺牲一切的坚定信念所震撼;被他那种深入群众、依靠群众、关心群众的群众观念所感动;被他那种勇于担当、敢于胜利的斗争精神所激励。
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不仅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通过这次参观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下一代,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刘志丹等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将他们的革命精神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和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
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使命担当,勇于担当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深知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因此我们要始终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先后有4支红军队伍完成了长征:
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8.6万余人,1934年10月初从福建长汀、江西瑞金等地出发,历经十一个省,行程25000里,于1935年10月19日胜利抵达吴起;
红二方面军17000余人,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县刘家坪等地出发,行程20000多里,于1936年10月22日胜利抵达宁夏将台堡;
红四方面军80000余人,1935年3月28日在四川苍溪发起强渡嘉陵江战役开始,行程10000多里,于1936年10月9日胜利抵达甘肃会宁;
红二十五军2900余人,1934年11月16日从河南罗山县何家冲出发,行程近10000里,于1935年9月15日胜利抵达陕西延川县永平镇。